新聞中心

關于轉發《關于在全市廣大婦女和各級婦聯組織中開展向陳萬霞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的通知

  • 瀏覽:10499
  • 日期:2012-07-18

各基層婦聯,各相關單位:

  為了在全區廣大婦女中形成學習先進、關愛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現將合肥市婦聯《關于在全市廣大婦女和各級婦聯組織中開展向陳萬霞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合婦[201245號)文件轉發給你們,希望全區廣大婦女和各級婦聯組織學習“最美老師媽媽”陳萬霞的精神,立足本職崗位、爭創一流業績。

一二年七月十二日

附:陳萬霞事跡簡介

300 個留守兒童有個“共同媽媽”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最偏僻最貧窮落后的陳集鎮大魏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兒童的入學和生活遇到了難題。身在縣城學校工作的陳萬霞,放棄優厚的薪水和工作環境,回到該村辦起了一個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為了這些留守兒童,她真的做到了只有媽媽才能做的事情、想的事情、付的真情。今年4月份,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組播放了上下兩集的《陽光下的留守兒童》,對陳萬霞和留守兒童給予報道。隨后,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連續6天,也對其和陽光小學進行了連續報道,用鏡頭真實的記錄下了陳萬霞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家的故事。5月底,央視記者又再次深入到陳集鎮,對陳萬霞和她的陽光小學進行深入采訪。

給留守兒童一個溫暖的家

近年來,隨著農村大批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的留守兒童在不斷增多,如何使這些孩子們健康成長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作為勞務輸出大縣,肥東的留守兒童數量也日漸增多。

2004年,原小魏村小學在當地教育布局調整中被撤銷了。在該校從教15年的民辦老師陳萬霞受聘到縣城一家民辦中學供職,很快因工作出色當上了學校政教部主任。“但我心里仍然放不下原小魏村小學的孩子們。”陳萬霞告訴記者,原小魏村小學撤銷之后,該村的孩子們只能到距離該村5里路左右的大魏小學或趙集小學讀書,由于孩子們年齡小,路況較差,步行到那兩所學校至少要一個小時,春夏季節還好些,一到了秋冬季節,孩子們天不亮就得起床,每到雨天就更不方便。

  最終,陳萬霞下定決心回鄉創辦留守兒童寄宿制小學。20068月,陳萬霞在親友的不解和疑惑中,毅然辭職回鄉,準備利用原小魏村小學的校舍創辦寄宿制小學。小魏村周邊的鄉親們聽說她要重建小學,紛紛趕來幫忙,短短半個月,閑置兩年多的校舍被整理得煥然一新,陳萬霞將該校取名為“陽光小學”,意寓讓這些孩子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據了解,該小學是全國首個民辦的留守兒童寄宿制村級小學。

  學校創辦后第一個學期,就有60多名留守兒童前來就讀。目前,學校已招收310名學生,最小的孩子只有3歲半,最大的13歲。目前,該校共有10名師范院校畢業的大學生擔任專職老師,并配備5名保育員,專門負責寄宿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

像家長一樣關愛學生

  陳萬霞告訴記者,在該校,每個學生每學期學費是400多元,生活費是1500元。這些錢主要用于購買書本等教學資料,發放老師、保育員的工資,以及負擔師生們的伙食等,經費頗為緊張。“早上,稀飯加饅頭、包子;中午和晚上,一葷兩素一湯。孩子們的伙食游艇会206yth官方网盡量安排得好一些,他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陳萬霞告訴記者,為了保障孩子們的健康,該校與村衛生所簽訂了合同,確保孩子們有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陳萬霞說,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的照顧和關愛,在該校,孩子如果想念在外務工的父母,隨時可以到學校辦公室給父母打電話。同時,學校的老師也像家長一樣關愛孩子們,盡量彌補孩子們缺失的親情。現在,老師和學生們已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有時候,一些孩子甚至會不經意地喊老師“爸爸”或“媽媽”。

集體生日是最快樂的一天

  由于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大多都不在身邊,所以每個月月末,陳萬霞都要為當月出生的孩子們過集體生日。陽光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除了家在學校附近的孩子外,其余的200多名學生每天都吃住在學校。每次過集體生日,所有住校的孩子都會參加,和過生日的孩子一起分享快樂。這一天也是孩子們每個月中最快樂的一天。

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教育

  辦學之初,陳萬霞就引進了現代教育理念,開設了音樂舞蹈、美術、體育等特色班,培養孩子的文娛愛好。每年的“六一”、元旦,學校都會組織文藝活動,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集中展示文娛才能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請一些家長到學校來,給孩子以鼓勵和溫暖。今年,該校還組織節目參加縣里的送戲下鄉活動,并受到了好評。

陳萬霞說,雖然辦學有不少困難,目前仍然存在校舍陳舊、教學設備不足等問題,但她會盡力將學校辦好,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在學校里能學到文化知識,感受到家的溫暖,健康快樂地成長。

  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以及媒體的聚焦,陳萬霞說:其實,我只不過是比較喜歡孩子,喜歡教書,我真的舍不得我鄉下的這些小孩。我沒什么特別的能力,我這一輩子最得心應手的事也是最愉快的事就是給我一群孩子,讓我拿起粉筆上講臺,這樣我便會忘卻所有的煩惱而變得堅強。學生們親切地喊她為“老師媽媽”。( 合肥文明網)

m www